马牧青:民宿是城市文明与乡土传统的交融点
民宿无疑是弹性情怀和硬性商业糅合的产物。对于经营者,需要具备“家人”与“客人”的双重接待认知。服务条件是可以被标准化的,但暖心的“家人”意识则体现于无微不至的细节里,是嵌入民宿主骨子里、经营理念的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与品牌中的,是乡土文化的原态表达与原真传承。而这些有时是真的装不出来的,更是买不来的。
及至后来,有些小老板跟着搞、个别所谓知性白领人士跟风搞,甚至个别地方政府大力倡导搞、有些企业集团大规模推动搞……或因为自己的农家乐、乡村客栈被民宿挤得干不下去了,不得不搞;或为了自己一点小资情怀、又想轻轻松松过小日子,偶尔还可能发大财的梦想;或为了政绩而随大流,却又不知民宿为何物?也不研究民宿自身规律与市场,而作为新兴行业轻率推动之;或新组建集团,一整合不小心规模就大了去了,正愁有钱没处投,于是忙不迭地把民宿作为一个产业搞……这些大都变了味,失去了当初民宿之所以为民宿的“初心”。
民宿,首先是蕴蓄、渗透、凝结着当地文化、乡土礼仪和情怀的“家”,民宿主应像对待家人一样从心里真正关爱每一个借宿者——此乃人文关怀,亦即软件条件,也是区别于星级宾馆的内核。
其次,为平衡收益,民宿又不能单靠情怀吃饭,它不得不进行商业化运营,这就要求必须像对待客人一样关照每一个住宿者,因此需要由城市文明所带入的服务品质以及舒适度——此乃硬件条件,也是区别于较为低级农家乐的外在设施配套。
从这两点来讲,民宿无疑是弹性情怀和硬性商业糅合的产物。对于经营者,需要具备“家人”与“客人”双重接待认知。服务条件是可以被标准化的,但暖心的“家人”意识则体现于无微不至的细节里,是嵌入民宿主骨子里、经营理念的初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与品牌中的,是乡土文化的原态表达与原真传承。而这些有时还真是装不出来的,更是买不来的。
对于住宿者,直击心灵、怦然心动的精神震颤,也恰恰在于此,有时是一瞬间的,仅仅一个闪念而已,却可以记你一辈子、想你一辈子、爱你一辈子,就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、一个念想,不断给你引来他的家人、亲戚和朋友。
民宿招待的不仅仅是过路客,更多地是熟客和回头客。
民宿一旦规模大、距离远、人员杂,必然就关顾不过来,这就需要寻求管家服务。管家服务则意味着亲情化的淡漠、标准化的侵入,以及宾馆式的微笑,民宿也就不再成其为民宿。
文章来源:青蓝文旅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- ∧ 上一条 同比增长4.1%!2023年河南GDP公布2024-02-05 08:45:03
- ∨ 下一条 乡村 | 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慢生活下“沉浸式体验”2024-02-05 08:45:03